咨询热线:400-654-6680

神工鬼斧雕千年,海南乡村告诉您

编辑:djxy2008时间:2016-05-05 17:37:53浏览:

海口市龙塘镇美人村54岁的吴煦清,正在自家凝神端详着一件他刚刚制作完成的木雕作品。一和记者谈起民间雕刻艺人,吴煦清就面露自豪之色。他说,龙塘自宋代尤其是清末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批著名的民间石雕、木雕艺人。

龙塘镇历史悠久,汉武帝在海南开郡设县时,这里就是岛西南各地通往珠崖郡治的门户。早在宋代,龙塘就被誉为“盆钵之乡”,泥塑工艺品也随之出现。到清代龙塘陶瓷制造业更为发达。制陶厂就设在南渡江东西沿岸,随处可见高囱入云,轻烟袅袅,晒场上一派繁忙的作业景象。有诗有证:百家鳞萃陶成众,两地鸠居塑制忙。今日旋人同卒业,东西烟绕树微茫。

到了明代,龙塘的石雕、木雕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龙塘雕刻的鼎盛时期。1959年该镇博抚村的范光辉、富道村的周明鉴、永罗村的吴清存等石、木雕匠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献技,参与人民大会堂的浮雕工程,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好评。毛主席纪念堂的墙壁上也有周明鉴的浮雕作品。

周明鉴在岛内创作的作品也可圈可点,如海瑞墓、丘浚墓前的石人像、石狮像,文昌孔庙的孔子石像,万宁东山岭的石雕佛像及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的两条大龙石柱等。1991年,文昌孔庙雕塑工程竣工后,文昌旅泰华人给他赠送了一面绣着“神工鬼斧”的锦旗。

富礼村著名艺人吴坤桃(1892-1924年)给后人留下了一件传世珍品———屏雕。这幅作品现由吴的媳妇、80多岁的胡氏珍藏。作者在屏背立嘱,此屏为家宝,不可售于人。据说,曾有人出价几十万元欲购此屏,胡氏连作品都不让他瞧一眼。就连村里的后生仔也大多没有看过这幅屏雕。

在当地一位有威望的人士的极力劝说下,胡氏终于同意让记者观看这幅屏雕。这幅作品高73厘米、宽44厘米、厚7.5厘米,屏面富有立体感,里面有山水花石、飞禽走兽、城墙亭塔,并有众人张弓舞剑、跃马挺枪的图景。里面还有一洋灯,轻触屏面就会摇晃良久。这幅屏雕工艺非常精湛,体现出了作者炉火纯青的木雕造诣。

据不完全统计,龙塘镇现有各类雕刻艺人300多名。

\


摩崖石刻绽异彩


到海南看海,不能不看三亚亚龙湾;到海南看山,不能不看被誉为“海南第一山”的万宁东山岭。倒不是它有多高,而是因为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底韵,拥有海南省石刻文物中保存完好、分布面积醉大的古代摩崖石刻群。

东山岭上奇峰巨壁,危崖耸立,叠嶂天成,形成了天然的环境风貌。自唐宋在此设置万安州(属海南四大古州之一)之始,朝廷派来为政的文武官员及被贬谪流放的名臣,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东山岭地区渐重教化,儒学振兴。同时,也在东山岭留下了丰富的诗文和石刻,其内容多为吟咏东山岭大自然景观,或托物言志。据介绍,东山岭上有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摩崖石刻24处,另有民国时期和当代石刻50余处。

记者慕名探访东山岭,一进入岭西侧摩崖石刻群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横幅石刻“我爱东山”。往前走,可见刚劲有力的明代石刻“东山耸翠”。过一石洞,有两块犹如门柱的巨石左右矗立,右刻明代曾光祖题写的“海南第一山”,左刻明代学宪林汝翥题写的“南天斗宿”。向北登石阶,有清代石刻“洞天福地”,接着便到了“天造地设”石刻景区,几块大石分别以不同形态构成“华封岩”石室。“华封岩”石刻就在石室中4米多高的右石壁上,这是东山岭醉早的摩崖石刻,刻于宋宣和四年(1122年)。石室内集中了多处不同历史时代的书法石刻,明代吏部尚书、大学士张玉游东山岭时所赋八句诗“为爱东山景致幽,携琴载酒任遨游……”就刻在此中。醉有气势的石刻当数“云壁凌霄”,刻于一3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刻字离石底20多米,书法雄浑遒劲,令人叹为观止。

摩崖石刻是东山岭文化兴盛的见证。岭上有一清代石刻“仙山佛国”,就是对东山岭宗教文化兴起的褒扬。早在唐代就有僧人雷真海在东山岭上辟寺修道,宋代在山上建起了灵照堂、鸡竺庵、真武殿,使这里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仙山佛国,素有海南宗教名山之称。

三亚天涯海角的石刻也久负盛名。步入天涯海角游览区,赫然可见两块10多米高的巨石上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字样,“天涯海角”因此得名。“天涯”两字是清代崖州知州程哲所题刻。“海角”两字也有人说是清代文人所刻。据称有人评估,就是这两块使整个游览区扬名的巨石,其无形资产在一亿元以上。

由“天涯海角”石刻区向东300米,便是“南天一柱”石刻,由清代崖州知州范云梯于宣统元年(1909年)所书。据记载,范云梯任崖州知州时,正值世界列强瓜分中国,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范云梯期望有一擎天之柱,支撑起祖国破碎的河山,于是便在崖州海滨的巨石上刻下了“南天一柱”四个大字,以表心志。这一题刻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琼雕享盛名


电影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上演,倾倒了全国亿万观众;一首“万泉河水清又清”唱响大江南北。同样,红色娘子军纪念像竣工后,在全国乃至海外产生了巨大反响。海内外媒体纷纷称赞其是“娘子军再生”,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1984年,琼海县政府到北京请中国美术馆琼海籍雕塑家崔开宏教授创作一展现三十年代红色娘子军战士英姿的雕塑。崔开宏教授欣然应承。虽然对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并不陌生,但崔开宏还是回了一趟老家,到红色娘子军战斗过的地方体验了一段时间的生活,然后一气呵成,创作出了塑像草稿,并获得通过。他到北京军事博物馆放大草稿,并按原尺寸比例制成了石膏像,运回琼海。塑像材料选用当地长坡镇的整块花岗岩石,石高3米多,宽两米,在运往工地时,所经过的桥梁都要采取保护措施,以免桥梁被压坏。执雕者是北京市建筑工艺雕塑厂著名雕塑家陆三男,上世纪50年代创作过北京天安门纪念碑浮雕作品。经过三个月的艰苦雕刻,红色娘子军纪念像于1985年8月1日落成揭幕。

塑像高3.2米,连同底座高6.2米。塑像是一位娘子军战士形象,头戴五星八角帽,身穿戎装短裤,肩挎步枪,身背斗笠,腿打绑带,两眼远眺。虽是革命题材,但作品不仅体现了英勇的战士形象,更展示了高尚的女性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鹿回头雕塑是目前海南醉大的花岗岩石雕,连同底座高达15米,由广东著名的“五羊城”雕塑作者、琼籍雕塑家林毓豪花了4年心血创作而成。这座雕塑展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只神鹿转头回眸,两旁分别倚立着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和美丽的黎族少女。这一作品把林毓豪粗犷、豪放的创作风格挥洒毕至。这一作品也成了三亚市的城雕品牌,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林毓豪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一批弟子如今已在琼雕中担纲,创作了不少别具特色的雕塑作品。


(繁诗辑)



海南售楼vx:⒈8088870

相关搜索:

遇到购房难题?

专业咨询师为您一对一答疑解惑

咨询微信号:chenxia0898

文章阅读排行

热销楼盘

业主QQ群:2042254

业主微信群:chenxia0898

咨询师:陈霞
服务热线

0898-28288763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日24小时